簡體中文繁體中文English
         (86)-755-22351975        (86)-755-22358606
 
 

 
您目前的位置:首 頁 >> 業界動態
深圳保稅區沒落危局調查 企業外遷産值銳減
 






  一輛三輪車駛過福田保稅區。南都記者陳文才攝






  6月20日上午,深圳鹽田沙頭角保稅區内,保安小張一如既往地走進四面都沒窗戶的破舊崗亭,開始新一天的值守。其實他的東家———深圳唯冠公司已快倒閉了,工廠剩他一個人在值守。百無聊賴中,他習慣性地仰頭,看到那巨幅的廣告牌上的“深圳唯冠”的LO G O,已是鏽迹斑斑,他歎了口氣。


  在一百多公裏之外的廣州,深圳唯冠再次遭到債主在法庭上的追讨:因爲嚴重資不抵債,債主台灣富邦公司向廣東省高級法院提出破産申請。而這一年多以來,由于與美國蘋果公司就IPAD商标權之争,深圳唯冠備受關注。


  而在熟悉深圳産業的人眼裏,唯冠所經曆的輝煌與凋敝,不過是深圳保稅區衆多輝煌與沒落的企業中,一個最受關注的典型個案而已。同樣經受着金融危機的風雨洗禮的保稅區,在面對着深圳産業轉型、企業倒閉及搬遷時,正面臨着生死存亡的曆史抉擇。


  連日來,南都記者走訪深圳保稅區發現,空置現象嚴重、企業搬離意向強烈、産業老化單一、園區配套陳舊落後、管理出現“真空”、政策優勢“失寵”、定位模糊被邊緣化等等諸多問題,正困擾着這個昔日的“大陸小香港”,導緻它從“香饽饽”變成今天的“雞肋”,甚至面臨即将被抛棄的危機。


  有專家和人大代表紛紛呼籲,深圳保稅區亟待轉型,否則,将很可能被不斷發展的城市所淘汰。未來的定位如何,該怎麽去規劃,急需引起政府及各管理部門高度重視。南都從今日起将從保稅區面臨的困局入手進行系列報道,期待與各界共同爲這個“特區中的特區”把把脈。


  沒落


  昔日“小香港”進區即出國


  1987年12月25日,中國改革開放的号角令距離沙頭角口岸1000米的一大片海灘驟然醒來。它的曆史使命是探索發展外向型經濟和與國際接軌的思路和經驗,它的名字叫“深圳市沙頭角保稅工業區”。1991年5月28日,國務院批準更名爲沙頭角保稅區。同日,中國第二批率先設立的保稅區之一———福田保稅區成立。這是中國在改革開放時,繼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後,對外搞活經濟的又一重大探索。


  從設立之初,保稅區就憑借着其貨品運入運出都免征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以及對于外資企業可實行“二免三減半”的靈活優惠政策,先天地在對外貿易上具有極大的優勢,成爲外資企業落戶、淘金的投資“樂土”,人稱“在中國大地上建造的‘小香港’”。中國的加工貿易行業也憑借着保稅區的關稅減免政策方便地進出口,将“M ade inChina”源源不斷地運往世界各地。至今,在深圳乃至中國的進出口發展史上,保稅區仍功不可沒。


  “進保稅區就相當于出國了,我們國家這道關的稅是免了。跟香港比,我們企業的成本是香港的1/3,這是很大的競争優勢。”福田街道辦書記劉柏廷曾在福保街道辦工作,昨日他向南都記者介紹,在中國加入W TO以前,“進區即出國”的政策頗具吸引力。比如企業出口可免稅,而進口的商品如果放在倉庫,其人工費、存儲費等都大大低于香港。所以,大量的加工貿易企業趨之若鹜。


  最爲人津津樂道的,是保稅區内吸引到的外企企業。在沙頭角保稅區剛剛宣告成立後不到一個月,前來洽談投資的外商有400多家。目前,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區内設立了1500多家企業,财富500強企業有37家落戶。在3.43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工業總産值和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标曾多年占深圳經濟總量的10%以上。


  經濟總量銳減優惠政策喪失


  但是這個内地“小香港”,近年來無論從企業的數量,還是所創造的産值都在萎縮。市經信貿委日前透露,2011年,福田保稅區實現工業産值385.2億元,實現商品銷售額392.1億元,進出口實現424億美元,上繳稅收50.4億元。而在2010年,工業總産值、進出口總額、稅收收入還分别是612.3億、474.9億美元和89.5億元。僅就這兩年的數字對比會發現,其各項經濟指标少了近一半。


  在保稅區的特色政策上,如今的深圳保稅區也和深圳經濟特區一樣,“特區不特了”。中國首個國家批準設立的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在向自由貿易區轉型方面表現積極,已經發展成爲集國際貿易、先進制造、現代物流及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種經濟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保稅區,并擁有中國國際商品中心。而在深圳的福田保稅區,出口退稅這一政策并未實現。企業隻能通過“區内一日遊”的方式,享受關稅方面的優惠。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豔玲透露,如今蘇州等地都紛紛建立了歐萊雅配送中心、三星配送中心等,因爲這些化妝品、電子産品如果從那些地方走的話,都可以享受到極大的關稅優惠。但是如果從深圳保稅區進入,則無法享受到此待遇,所以很多客戶選擇從外地入關,自然物流公司的業務中心也随之轉移。


  鄭豔玲認爲,雖然優勢的政策是國家層面定的,但是作爲地方政府,也是可以進行争取的。“這還是地方政府的争取和溝通問題。如果能夠像廣州那樣,實行整車進口的退稅,那深圳的汽車行業将會發展得很好。”鄭豔玲認爲,首先要對保稅區的政策引起足夠的重視,多爲保稅區争取一些好的優勢的政策。而現在,與蘇州、重慶等地的保稅區相比,深圳的保稅區呈現出較爲明顯的弱勢地位


  病症


  管理出現真空保稅區無“婆家”


  在采訪中,多名企業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當前保稅區在管理上出現了“真空”狀态。大部制改革之後,将原有的獨立的保稅區管理局歸并到了市科工貿信委,後更叠爲今天的市經貿信委名下之後,随着部門交接、權限、職責劃分等方面的不明晰,導緻保稅區在政府協調、管理上出現“被弱化”的狀态,從而極大地阻礙了保稅區的發展。


  “主要是協調力度小了,以前是一個局級的單位在專門負責協調,現在是一個處,覺得力度沒那麽大了。”深圳市騰邦物流公司的副總裁黃鏡恺表示,由于大部制改革後,保稅區劃歸到了各個區的服務中心進行管理。對于企業來說,要想通過政府來協調一些問題難度加大。比如滕邦物流希望進行産業轉型,利用福田保稅區的區位優勢,建立葡萄酒交易中心,但是這需要同海關進行協調,而他感覺在大部制改革之後,現有的政府部門的協調權限減小。


  不僅是企業感到無奈,想了解保稅區的人,現在想查找保稅區的有關資料,也變得比較困難。南都記者曾嘗試着尋找保稅區的官方網站,上面的資料最新的更新時間,仍是2008年6月。市經貿信委的相關人員坦言,由于部門調整後,原來的網站由保稅區管理局的人專門打理,現在變成了一個處室之後,人手不夠,所以網站便一直沒有更新。“如果想查找保稅區的最新資料,确實很難查到。因爲我們的确抽不出人手。”


  從一個網站的更新,足以見到保稅區當前在管理上的受重視程度。據了解,目前的保稅區管理采用的是屬地化管理的方式。保稅區經濟促進處爲全市保稅區的政府管理部門。2009年福保街道挂牌後,福田保稅區圍網内和配套生活區的建設、環衛、勞動、城市管理等領域的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以及黨務和工會職責均移交給福保街道辦管理,而福田保稅區服務中心以市科工貿信委下屬事業單位之身份,仍保留了福田保稅區圍網内的勞動用工管理、房屋租賃管理等職能。


  采訪中有福保街道的負責人表示,服務中心和福保街道在職權上存在着交叉,而真正的涉及到保稅區的總體協調、規劃和管理上,一個處室又難以在職能上充分發揮其作用。“想管的又管不到,管得到的又管不了。”有街道執法隊人員表示。


  金融危機重挫倉儲大量空置


  如果說,政策上的優勢、管理的老化隻是令保稅區“氣喘籲籲”,那麽2008年的那場危機,則成爲壓在保稅區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深圳市人大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08年,福田保稅區倉儲空置率高達50%以上,租金單價從45元/平方米直降至20元/平方米左右,至今租金價格仍未達到原先的高點。


  “稻草”也撂倒了保稅區内一大批的高科技企業。最爲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風靡全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深圳唯冠。當年,唯冠生産的顯示器遠銷世界各國,其産品在超過50個國家上市。但是一場危機的風雨洗禮,仿佛如一夜之間,這個号稱是“全球四大顯示器廠商之一”的顯示器“帝國”卻轟然倒塌,隻留下一個IPA D商标,以及與美國知名公司———蘋果之間無盡的商标權之争,停留在公衆的記憶裏。


  記者走訪位于沙頭角保稅區的唯冠大廈,早已人去樓空,滿目凋敝。但它爲保稅區所創下的輝煌卻令保稅區裏的人記憶深刻。據保稅區内的管理人員回憶,唯冠輝煌的時候,曾包下了保稅區内好幾棟廠房,好幾千工人輪班倒,晝夜不停地加工、生産,“保稅區内可日夜聽到唯冠的生産線的轟鳴聲”。


  時隔四年,今年一季度,深圳對外貿易進出口再次出現大幅下滑的局面,“二次危機”的擔憂再次襲來。保稅區經受的考驗仍在持續中。福田園區内的倉庫繼續大量空置。而在鹽田的沙頭角保稅區,也有企業反映,由于訂單少,出口市場不好,所以企業日子不好過。


  深圳市經貿信委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福田保稅區的經濟發展就出現一定的回落,雖然沒有出現“園區的業務量大幅下滑,庫區大部分空置”的現象;但據園區租賃管理部門最新調查,區内所有物業,自用的占21%,出租的占56%,尚有23%空置,其中順倉物流、銘可達、安俊達三棟大樓基本空置。受政策環境的影響,園區内廠房、倉庫、配套辦公用房的租金比區外低,一般在40元/月/平方米左右。


  配套差出行難多年來無改善


  對于生活在保稅區周邊的居民來說,多年來,陳舊、缺乏改進的配套環境往往成爲企業、周邊居民最爲诟病之處。鹽田區的居民周先生表示,鹽田港保稅區門口沒有公交站台,上班或者是坐車都要走很遠。雖然鹽田已經實行了自行車租賃業務,但并沒有覆蓋到他所在的那個區,所以多年來,上下班的交通問題困擾了整個鹽田港保稅區的員工和居民。


  而在福田保稅區,身處CBD中心區,保稅區的交通、生活配套、周邊環境等更是有諸多市民表示不滿。2011年,深圳新聞網、深圳房地産信息網上,有網友更以《配套如此落後,是誰讓福田保稅區成了‘無娘的孩子’》,反映保稅區内交通不便、公交車少,買菜難、出行難等諸多配套問題。


  據了解,由于福田保稅區工業區是封閉式管理的園區,區内既無公交車通行,也無出租車運營,隻有數量少得可憐的數台在區内循環的中巴。而在當時規劃時,缺乏相應的生活配套,園内無食堂,員工隻能吃外賣,導緻園内數萬員工“吃飯難”。而生活在周邊的居民翠小姐表示,最令人頭疼的是保稅區的交通問題,“住在這裏,早上8點出不去,因爲上班的人都往這裏邊擠;下班時間也出不去,因爲人太多了,公交車都要擠爆了。”她說,如果能修地鐵解決這個問題就再好不過了。即便不能直接通到保稅區,起碼也能再增加一些支線巴士,爲周邊出行增加便利。


  産業單一老化企業不願進駐


  “除了一些出口退稅的企業需要進入,别的類型的企業要進去還真沒什麽必要。”一家網絡公司老闆王銘說,他原本對保稅區并不熟悉,也從未想過會進駐保稅區,在他看來,網絡行業跟出口退稅搭不上邊。但是這幾年公司開始做電子商務,他開始考慮與物流公司的合作,便對保稅區進行了一番考察。了解下來,他發現和物流公司合作可以,但是真要進駐保稅區還是有諸多麻煩,比如:公司的車開不進來,如果買了東西或者是運貨,要經曆多番審查。園區的開放時間有限,超過了時間進出都不方便。


  福漢興物流項目經理朱靜表示,在福田保稅區,公司業務辦理不方便,比如有次公司拉年桔進來,用貨車運輸,到門口要報關,多走的手續不說,費用上就要多加200元。“企業行政業務那麽多,哪裏能一項項申報?非常影響效率。還不如金中環附近,那裏是開放的,各方面都很方便。”


  事實上,盤點保稅區内的企業,依然以加工制造業、物流業爲主,産業的類型較爲單一。而在企業們看來,類型的單一與企業進不來有很大關系。而随着加工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不少企業嫌園區太小難以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幹脆搬出了園區。


  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教授說,保稅區的存在反映的是過去深圳從完全以對外進出口爲導向,變成了内外需并舉、産業轉型升級的變化。而保稅區如何配合這種轉型,爲轉型升級服務,是其在新的曆史時期的新的曆史使命。正是由于當天保稅區沒有跟上産業的步伐,才顯得老化,陷入有名無實的尴尬境地。


  求變


  缺乏政策支持突圍謀變乏力


  全國二三線城市保稅區遍地開花,深圳何以爲繼?


  2011年下半年以來,在外圍經濟動蕩,全國範圍的出口業務低迷的形勢下,深圳高度集納的出口業務更面臨分流的趨勢。緊密依附于進出口業務的保稅區,雖然力求突圍,但多年來進展不如人意。


  “保稅區設立的本意和取向沒有問題。到今天,關鍵看地方政府和海關的支持程度。”鹽田港保稅區物流總公司一位負責人說,如果鹽田保稅區能拓展成爲綜合保稅區或可開展自由貿易的保稅港區,會有比現在更多的優勢。


  這位負責人所說的“自由貿易”之夢,鹽田爲之争取了很久,迄今未果。但目前鹽田區域的鹽田港、沙頭角保稅區以及鹽田保稅物流園區都将此視爲未來鹽田保稅區“突圍”的唯一出路。


  鹽田港集團前董事長鄭京生兩年前即表示,深圳港口已四面臨敵,出口加工業轉移,廣州、北海等地港口迅速崛起,深圳港口資源正在被分流。他認爲深圳港唯有向“自由港”模式整體轉型,實現與香港的對接,共同承擔世界航運中心使命,才會有未來。


  早在2001年,鹽田港集團已着手保稅港區戰略,并在2004年實行“區港聯動”後在全國第一家申請“保稅港區”。但迄今8年時間裏,國内十餘家港區成功申請爲“保稅港區”,鹽田港退而求其次,開始申請“綜合保稅區”。即把鹽田現有的三大保稅區整合,并拓展業務。


  “深圳的消息傳了很多年,說要做争取工作,申請綜合保稅區,但到現在,越來越渺茫。”順太倉物流市場部負責人趙琦瑜說,鹽田港保稅區近年從南區擴充到北區,範圍有擴大,政策略有優勢,但目前實際對比來說,區外一些倉庫已經對區内形成了競争,原有優勢實際上在弱化。而東莞鳳崗也有出口監管倉,惠州也建立了保稅性質的出口加工區。源于深圳之外的業務也呈分流之勢。


  相比之下,福田保稅區更顯尴尬。因爲目前連鹽田港保稅區的“入區退稅”政策都沒有享受到。“最近兩年業務是一個明顯下滑的态勢。”福漢興物流項目經理朱靜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政策上沒有支撐。


  近年企業們收到的動向有兩個:全面轉向自由貿易區或申請撤銷保稅區。但多年過去,兩個選擇似乎都不是深圳能決定的。每個決定都需要由中央部門批準通過才能實施。


  據朱靜觀察,近兩年一些企業生産線在外遷,保稅區的物流需求也必然減少。她表示,江蘇南通的政府招商機構,在深圳的項目還沒過去南通之前,就多次過來深圳考察學習。最後由當地開發區出錢買機票,帶這邊的企業骨幹去南通考察。保稅區的政策審批下來,招商前的配套也已經做好,實際運作的便利程度和成本甚至比深圳更低,保稅區的企業和物流資源必然向外部傾斜。


  南通的“争搶”并非個例,近年來全國二三線城市保稅區遍地開花,深圳原有的政策資源優勢已經喪失殆盡。在後續的政策和服務跟進上,深圳也已經慢了半拍。


  亟待轉型升級重新規劃調整


  爲何企業紛紛外遷,引發如此高的空置率?有一種觀點認爲,是深圳保稅區的“魅力不再”,對企業失去了吸引力。在上海外高橋、蘇州、重慶等地的保稅區、物流園區紛紛崛起時,深圳的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差了一大截。尤其是福田保稅區,由于至今無法實現出口退稅的政策落實,因此企業都漸漸退出。有人甚至提出,如果是這樣,保稅區還有無必要存在?幹脆把園區完全關掉,将那塊園區所在的寸土寸金的地方進行改造,成爲一個自由貿易區甚至是新的商業中心區。“現在的保稅區,死不死活不活的,有點浪費資源。”


  “保稅區不是缺政策,但是關鍵是無法實現。”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豔玲表示,主要是政策落實不到位,比如廣州的保稅區就實現了整車的關稅優惠,而深圳的保稅區則沒有相應的政策。


  深圳市騰邦物流公司的副總裁黃鏡恺則認爲,福田等保稅區在位置上是具有先天的優勢的,比如從位置上說,福田保稅區是唯一從陸地上直接連接香港的保稅區,貨物直接可以通過走陸路運進保稅區,這是很多保稅區所不具備的天然地理優勢。但是由于對保稅區的定位、優勢認識不夠,以至于在一些國家層面的政策上,并沒有予以争取。如果能夠針對深圳保稅區的地理區位優勢争取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深圳的保稅區還是大有潛力可挖。


  “保稅區從興盛到衰敗,跟産業轉型升級是關聯的。深圳的産業在升級,但是保稅區如何配合,是需要進行重新規劃和思考的。”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教授認爲,當前保稅區有名無實,并沒有體現出保稅區的真正優勢,所以企業紛紛退出。而要提高保稅區的吸引力,首先要進行重新的規劃,在戰略上予以調整。而這需要政府層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調研。從目前的層面看,投入的力度似乎不夠,導緻保稅區也處于一種尴尬的境地。


  ■簡介


  沙頭角保稅區


  位于鹽田,東距華南最大國際集裝箱港鹽田港1公裏,南距通往香港的沙頭角口岸2公裏,是深圳特區三大保稅區之一,于1987年12月25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準創辦,并于1991年5月28日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保稅區圍網面積0.27平方公裏,是中國創辦最早的保稅區,土地面積最小單位土地面積産值最大。


  福田保稅區


  東起皇崗口岸,北鄰廣深珠高速公路,南沿深圳河,西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1991年5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面積爲1.35平方公裏,配套生活區面積爲0.33平方公裏。建有一号專用通道,經落馬洲大橋直通香港。福田保稅區緻力于發展高科技工業和現代物流業。

地址:深圳市福田保稅區桃花路達升大樓805-806     
      深圳市鹽田綜合保稅區鹽田明珠道15號北區一号路10棟順泰倉物流中心大廈 
Email:info@shuncang.com  技術支持:順倉物流網絡部  粵ICP備11089393號    

粵公网安備 44030402003160號